首页 九客AI 正文内容

王献之(王献之书法作品)

sfwfd_ve1 九客AI 2024-02-21 18:12:13 162

本文目录一览:

王献之逸事原文及翻译

1、王献之字子敬,很小时就有很大名气,超然洒脱,不受拘束。

2、原文:王羲之,东晋之大书法家。尝在蕺山见一老姥,持六角扇卖之。羲之书其扇,各为五字。姥初有愠色。羲之因谓姥曰:“但言是王右军书,以求百钱耳。”姥如其言,人竞买之。他日姥又持扇来,求其书之。

3、有一次,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,家里失火。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,逃了出去。王献之面色不变,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。有一天半夜,王献之睡在书斋里,家里来了个小偷,把东西都快偷光了。

4、原文: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,导游去看东方的孩子们。门回到家里,说:“王的家人不太好,但信给信,咸自给自足。唯一的人在东床吃饭,不闻。

5、【参考译文】王徽之字子猷,生性高远而不合群,不受羁绊。起初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,常常蓬着头,衣带散乱,不管府中的公事。

6、“献之尝经吴郡,闻顾辟疆有名园”这句话出自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,全文翻译: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的时候,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,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,但他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。

王献之简介

王献之既学其父,也学张芝,突破王羲之联绵模式,成为更多字的贯通,为“一笔书”;由内向而转为外侈,由敛蓄而化为奔逸。所谓“一笔书”是指“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候通其隔行。

王献之。字子敬,小名官奴,琅玡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人。东晋官员、书法家、画家、诗人,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、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、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。王献之少负盛名,才华过人。

王献之(344-386)字子敬,小名官奴。官至中书令,他在书法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“二王”。王献之在王羲之以后又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。唐张怀瑾称:“父之灵和,子之神俊,皆古今之独绝也。

王献之,字子敬,汉族, 琅琊临沂人,书法家、诗人,祖籍山东临沂,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, 第七子。死时四十三岁。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。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,兼学张芝。

王献之家学渊源,学习勤奋。其诗文书法,为东晋后起之秀。他王献之笔下的草书王献之简介,下笔熟练、润秀、飞舞风流,不亚于父亲王羲之,父子合称二王。

简介 王献之(344年-386年),字子安,河东解县(今山西运城)人,东晋时期的学者。他以卓越的数学才能和精湛的天文知识而闻名于世。王献之幼年随父学习书法。

王献之的故事

王献之的故事 篇1 偷儿恕毡 王献之一夜睡在书房里,一群盗贼潜入房中,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。王献之慢慢地说:“偷儿,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,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。”盗贼惊慌而逃。 墨迹变牛 有一次,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。

王献之说:“我是远惭荀奉倩(荀粲),近愧刘真长(刘惔)。”(荀粲、刘惔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)就拂袖而去。山川自映 王献之说:“从山阴道上走过时,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,使人眼花缭乱,看不过来。

傲然不屑,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,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,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,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。

一天,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,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,没有拔动,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:“此儿后当复有大名。”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,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。

首先,介绍下王献之的典故,《世说新语》的记载:德行第一(39)王子敬病笃,道家上章,应首过,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①。子敬云:“不觉有馀事,唯忆与郗家离婚②。

王献之介绍

王献之对于传统书体的深刻研究,对于创新路数的用心探索,确有过人之处。 创新变体的书学是灵魂主宰并导引着这位书圣的后代。他要突破往法,另辟一新天地,而且也想超越其父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别树新帜。

王子敬(王献之)(344-386)东晋书法家,字子敬,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官至中书令,故世称“王大令”,为羲之第七子。幼时从他父亲学书,后来取法张芝,别创新法,自创一格,与父齐名,人称“二王”。

王献之(344-386)字子敬,小名官奴。官至中书令,他在书法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“二王”。王献之在王羲之以后又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。唐张怀瑾称:“父之灵和,子之神俊,皆古今之独绝也。

王献之,字子敬,汉族, 琅琊临沂人,书法家、诗人,祖籍山东临沂,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, 第七子。死时四十三岁。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。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,兼学张芝。

王献之(344年-386年),字子敬,小名官奴,汉族,祖籍琅_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),生于会稽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