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九客AI 正文内容

商鞅(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)

sfwfd_ve1 九客AI 2024-01-20 09:57:05 133

本文目录一览:

读《史记》商君列传—看司马迁眼中的商鞅

1、但同时司马迁也肯定商鞅变法,商鞅是我国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,入秦后变法有功,因而被封为商君。司马迁作《商君列传》,并将其排为列传第八,就是肯定商鞅变法所做出的功绩。

2、太史公曰:商君,其天资刻薄人也。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,挟持浮说,非其质矣。且所因由嬖臣,及得用,刑公子虔,欺魏将昂,不师赵良之言,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。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,与其人行事相类。

3、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,立法在先,商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对人施加刑罚。对公子虔施加刑法,只能从正面说明秦国贵族犯法,与庶民同罪。

4、商鞅当时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的,这在《史记》里有记载。尽管司马迁不喜欢商鞅,但不喜欢归不喜欢,司马迁还是极有职业操守的。坚持“不隐恶,不虚美”,秉笔直书,堪为“信史”典范。

5、余尝读商君《开塞》、《耕战》书,与其人行事相类。卒受恶名于秦,有以也夫! ”司马迁指责商君的三大罪状:言辞浮夸,不是本性;靠太监推荐得势;滥用刑法,手段欺诈.现在看来,商鞅变法,为秦国的统一中国有非凡意义。

商鞅那个市的人?

商鞅(约公元前395年-公元前338年),姬姓,公孙氏,名鞅,卫国顿丘(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) 人。

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,有学者以此推测他是卫国国都帝丘之人,但该地对应的现今地名仍存争议,主要有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和濮阳市濮阳县两类说法。

商鞅(约前390年—前338年),卫国(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)人,汉族。战国时期政治家,思想家,著名法家代表人物。卫国国君的后裔,公孙氏,故称为卫鞅,又称公孙鞅,后封于商,后人称之商鞅。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,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。

商鞅变法背景、目的、内容、作用

背景:春秋战国时期,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,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,发展封建经济,建立地主阶级统治。目的:增强秦国实力,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。内容:废井田开阡陌。

原因、背景:(1)发展封建经济,确立地主阶级统治(主因);各国为实现富强的愿望。

商鞅变法背景: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、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,在这一时期,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,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,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。

先后两次实行以“废井田、开阡陌,实行郡县制,奖励耕织和战斗,实行连坐之法”为主要内容的变法。作用: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,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,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。

商鞅变法的背景:①、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。春秋以来,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,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,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,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。②、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。

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、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,在这一时期,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,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,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,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。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